玻璃,英文名稱Glass,在中國古代亦稱琉璃,日語漢字以硝子代表。是一種較為透明的固體物質,在熔融時形成連續網絡結構,冷卻過程中粘度逐漸增大并硬化而不結晶的硅酸鹽類非金屬材料。普通玻璃化學氧化物的組成為Na2O•CaO•6SiO2,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
玻璃的歷史
玻璃最初由火山噴出的酸性巖凝固而得。公元前3700年前,古埃及人已經能制造出玻璃裝飾品和簡單的玻璃器皿。當時只有有色玻璃。公元前1000年前,中國制造出無色玻璃。公元12世紀,出現了用于交換的商品玻璃,并開始成為工業材料。18世紀,為適應研制望遠鏡的需要,制出光學玻璃。1873年,比利時首先制出平板玻璃。1906年,美國制出平板玻璃引上機。1959年英國皮爾金頓玻璃公司向世界宣告平板玻璃的浮法成型工藝研制成功,這是對原來的有槽引上成型工藝的一次革命。此后,隨著玻璃生產的工業化和規模化,各種用途和各種性能的玻璃相繼問世。現代,玻璃已成為日常生活、生產和科學技術領域的重要材料之一。
玻璃的分類
玻璃的品種很多,可以按制品結構與性能、生產工藝等方面來分類。
按制品結構與性能分類
1、平板玻璃
(1)普通平板玻璃,包括普通平板玻璃和浮法玻璃。
(2)鋼化玻璃,屬于安全玻璃。為提高玻璃的強度,通常使用化學或物理的方法,在玻璃表面形成壓應力,玻璃承受外力時首先抵消表層應力,從而提高了承載能力,增強玻璃自身抗風壓性、寒暑性、沖擊性等。
(3)表面加工平板玻璃,包括磨光玻璃、磨砂玻璃、噴砂玻璃、磨花玻璃、壓花玻璃、冰花玻璃、蝕刻玻璃等。
(4)摻入特殊成分的平板玻璃,包括彩色玻璃、吸熱玻璃、光致變色玻璃、太陽能玻璃等。
(5)夾物平板玻璃,包括夾絲玻璃、夾層玻璃、電熱玻璃等。
(6)復層平板玻璃,包括普通鏡面玻璃、鍍膜熱反射玻璃、鐳射玻璃、釉面玻璃、涂層玻璃、覆膜(覆玻璃貼膜)玻璃等。
按生產工藝分類
玻璃主要分為平板玻璃和特種玻璃。
1、平板玻璃
按生產工藝主要有壓延、有槽垂直引上、對輥(也稱旭法)、無槽垂直引上、平拉和浮法等。
壓延法是將熔窯中的玻璃液經壓延輥輥壓成型、退火而制成,主要用于制造夾絲(網)玻璃和壓花玻璃。
有槽垂直引上法、對輥法、無槽垂直引上法等工藝基本相似,是使玻璃液分別通過槽子磚或輥子、或采用引磚固定板根,靠引上機的石棉輥子將玻璃帶向上拉引,經退火、冷卻、連續地生產出平板玻璃。平拉法是將玻璃垂直引上后,借助轉向輥使玻璃帶轉為水平方向。這些方法在70年代以前是通用的平板玻璃生產工藝。
浮法是將玻璃液漂浮在金屬液面上制得平板玻璃的一種新方法。它是將玻璃液從池窯連續地流入并漂浮在有還原性氣體保護的金屬錫液面上,依靠玻璃的表面張力、重力及機械拉引力的綜合作用,拉制成不同厚度的玻璃帶,經退火、冷卻而制成平板玻璃。由于這種玻璃在成型時,上表面在自由空間形成火拋表面,下表面與焙融的錫液接觸,因而表面平滑,厚度均勻,不產生光畸變。受厚度均勻、上下表面平整平行,加上勞動生產率高及利于管理等方面因素的影響,浮法玻璃正成為玻璃制造方式的主流。目前浮法技術中,英國的皮爾金頓浮法玻璃生產工藝、美國PPG浮法玻璃生產工藝和中國的洛陽浮法玻璃生產工藝并稱為世界浮法玻璃生產的三大工藝。
按照厚度(毫米mm)和用途,平板玻璃分類如下:
(1)2—4mm玻璃,mm在日常中也稱為厘,如3厘玻璃就是指厚度3mm的玻璃。這種規格的玻璃主要用于畫框表面;
(2)5—6mm玻璃,主要用于外墻窗戶、門扇等小面積透光造型等;
(3)7—9mm玻璃,主要用于室內屏風等較大面積但又有框架保護的造型之中;
(4)9—10mm玻璃,主要用于室內大面積隔斷、欄桿等裝修項目;
(5)11—12mm玻璃,主要用于地彈簧玻璃門和一些活動人流較大的隔斷;
(6)15mm以上玻璃,一般市面上銷售較少,往往需要訂單生產供應,主要用于較大面積的地彈簧玻璃門、外墻整塊玻璃墻面。
2、特種玻璃
特種玻璃品種眾多,主要有鋼化玻璃、中空玻璃、夾層玻璃、加絲加網玻璃、夾膠玻璃、彩釉玻璃、印刷玻璃、燈具玻璃、家電玻璃、家俬玻璃、衛浴玻璃、工藝玻璃、汽車玻璃、磨砂玻璃等等。